铁博动态
首页 > 走进铁博 > 铁博动态

一名“小火车迷”的成长记

发布日期:2017-02-09

  我叫魏蓝天,今年8岁了,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读二年级,在我1岁半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第一辆仿真火车模型玩具,从此我就喜欢上了火车,尤其是中国的火车,而我的火车梦想也随之张翅飞翔

  平时在家里,我喜欢的就是他们,每天都陪我一起玩,陪我一起长大,他们变成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

  

  我不仅喜欢和他们一起玩,我还喜欢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每个人的内心,了解关于他们相关的任何信息。这些书就是平时我和他们沟通的桥梁。   

          

  还有我喜欢和爸爸一起去郊外看火车、拍火车,每次我们拍的火车爸爸都会给我制作成视频,我可喜欢了。

  

  还有我喜欢和爸爸一起去郊外看火车、拍火车,每次我们拍的火车爸爸都会给我制作成视频,我可喜欢了。   

       

  2016年11日,我报名参加了中国铁道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幸运地成为这里的第一名学员。虽说我之前已经不记得去了多少次正阳门展馆,但成为培训班的学员才是我深入了解火车历史的开端。几天后,正阳门展馆为我举办了一个简短而特别的开班仪式,我特别高兴。从这天开始,我与我的火车梦越来越近,但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训练。 

  

  在今后的日子里,讲解老师为我制定了培训课程表。记得我的第一堂课是“志愿者讲解服务”,老师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讲解员每天要面对各种知识层次、年龄层次、身份层次的人,而我们是铁路文化知识的宣传员,要做好这点并不容易,需要下苦工”。我铭记于心。

  接下来就开始了看似枯燥的“背词”阶段。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为了将讲解词烂熟于心,我每天利用晚上写完作业的时间背一会儿,早上起来背一会儿,课间休息背一会,就这样我每天坚持,渐渐地我便都记住了。

  

  虽然在学校我是一名小小主持人,可是面对复杂的讲解词还是会经常“打磕蹦”。为了纠正我的口语表达产生的语音问题,老师对我进行了综合训练,从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为我进行指导,同时还为我准备了趣味的绕口令练习,如“八百标兵奔北坡”等等的绕口令。这样一来,不仅打磕蹦的次数少了,讲解词也熟悉了不少

  接下来,妈妈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我来馆里现场练习。可是,我发现我之前背好讲解词,在现场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时便不成句了。问询老师后我才明白,将讲解词背熟是讲解的基础,而如何将背熟的讲解词和展板以及实物结合起来则是另外一门功课。后来在老师的陪伴和指导下,我进步很快,渐渐地掌握了的讲解的基本动作和图物相结合的解说。

      

  就当我认为我可以接受考核的时候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那就是形体。老师说,“当讲解员站在序厅的那一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一个博物馆的形象,而在讲解过程中形体就是一种礼仪”。如何让自己的形体更符合讲解的要求,老师对我分别从站姿、走姿、手势、手眼结合方面进行了严格地训练。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我离实现小小讲解员的梦想越来越近。

  2017年1月21日,作为初级考核,我为来自北大附中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第二批志愿者的哥哥姐姐们进行现场模拟讲解。讲解结束时,我收获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当时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2017年1月24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成功通过考核,成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的一名志愿者小小讲解员。当老师把这两个小本本递给我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激动,我认为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值得的,这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我的心愿和梦想:

  

  爱上火车,爱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我的火车梦还将延续……

(作者:魏蓝天)